苦等 7 年,回归即爆!逆天神作,顶礼膜拜
苦等 7 年,回归即爆!逆天神作,顶礼膜拜
时隔6年,重磅回归。
万千影迷的心再次雀跃,宛如一次虔诚的朝圣,隐隐待发。
颇多溢美之词。
它当然当得起,且绝不过誉。
犹记前两季开播时,那些罕见画面、珍贵镜头、难得捕捉,流光溢彩,精美绝伦,不断刷新观众的眼界与感官。
北极熊乖宝宝探头。
"没头脑"和"不高兴",东北花豹二人组。
绝对的制空王者,雕,来之不易的第一视角。
迷人却危险的硫磺酸池。
极其罕见的,熊猫妈妈舔娃。
风蚀沙漠的奇景。
火山爆发,岩浆喷射,岩浆的纹理清晰可见。
脚底打滑的火烈鸟。
独美的真菌。
冰河在太空的斑驳形态。(与窗花如出一辙)
仰拍下,荡藤的狐猴。
……
从动物到奇景,到山川大疆百般地貌。
每一帧,都是地球妙不可言的撷取。
也是你我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亲临,为之一震的奇观。
地球这颗蓝色星球的壮阔、神秘、多姿、危险、奇幻,就这样被这些或宏观或细致的考究镜头一一囊括,在豆瓣先后拿下9.7,9.8的高分。
神作,难以超越的经典。
而当BBC携第三季姗姗来迟。
等得实苦的观众,再次报之以无以复加的赞誉和欢迎。
一份心照不宣的约定。
一段值得永久收藏的生命之旅。
打开第一集,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建议有条件的都选4K,感觉绝对不一样)
解说,爱登堡老爷子,虽已年近百岁,发音依然铿锵有力,严肃不失温情。
但仍然能看得出,比以前吃力了。
这次,摄制团队依然前往地球上鲜有人迹的野生地区,探寻隐匿而旖旎的生命奇迹。
但,也有改变。
"我们现在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世界"。
如果说前两季重在展示,那么第三季则在这之余,加入了一个新的变量。
——人。
动物们如何在人类社会带来的长久的挑战中生存。
而这,又似乎不止是这一部纪录片所探讨的命题。
哇!
第一集,十点君就被美到了。
这种脖颈修长,下肢笔直,展开双翅优雅如贵妇的鸟类,是加勒比海红鹳。(这羽毛颜色美到失语)
他们生活在北美洲一片盐度极高的海域。
也因为盐度高,这里捕食者极少,是红鹳理想的筑巢地。
这是他们的幼崽,可爱吧。
但没想到,接下来的一幕就让十点君破防了。
每年这里都会有风暴,风暴掀起的海浪冲进了红鹳的筑巢地,一片汪洋。
刚孵出的小红鹳们,就面临着被水淹死或者冻死的危险。
妈妈们帮不上忙,它们必须靠自己从水中站起来,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这只小红鹳好不容易爬到高处,一个没站稳,又掉进水里。
妈妈在旁边看着,却束手无策。
费尽所有本事爬上来了,但怎么也站不稳,踉踉跄跄,看着真叫人心疼。
终于,在扑棱了几下后,雏鸟终于找到了平衡点,稳稳地卧在了妈妈旁边。
看到这一幕,十点君真的鼻头一酸。
要知道,在有些年份这片海域甚至没有雏鸟能活下来。
真的让人不得不感叹,生命何其脆弱,但又如何有着韧性和能量。
当然,这只是《地球脉动》所展现的地球生物之丰富性和层次感的一面。它另一重要的任务就是。
网罗造物之能,让你见世面。
裸海蝶,一种在海里浮游的生物。通体晶莹,清透柔软,像蝴蝶一样漂亮,灵动,轻盈。
比人的小拇指还小。
但可别被它的外表迷惑了,什么叫越迷人的动物越危险。
看它捕食的这一瞬间,出手果断狠辣。
但裸海蝶没有眼睛,行动全凭感觉。它能感知到水流中的微小动静,就像它的盘中餐。
——海蝴蝶,状如长翅膀的蜗牛。
裸海蝶翻出来的,是它的口器。
这些触角会形成一个包裹感十足的陷阱,进去就别想出来。
纪录片几乎贴脸记录了这一过程,视角极微。
连海蝴蝶在敌人口器中的样子,都一清二楚。
最后,海蝴蝶被吞进肚子,也成了对手的一部分。
被海蝴蝶填满的部分,就是裸海蝶的腹部。
而在这之前,那里本该发出因为饥饿而产生的橙光。
这样奇幻的一幕,发生在北极地区。
而印度尼西亚,更加令人叫绝的一幕出现了。
这里的鱼,可以捕食在树上的食物。
是的,你没听错,就像这样。
它们喷出的水柱,就像被拉满的弓箭,积蓄了所有的力量刺向猎物。
被击得四仰八叉的虫子们,毫无防备,跌个跤的功夫就落了水。
到了人家的地盘上。
因此得名,射水鱼。
不过,这看似轻松的一击,鱼可是做了大量测算。
首先,估计目标的距离。装上足够的水。瞄准。
最重要的一点,水面波动产生的折射和变形。
谬之毫厘,失之千里。
这样一来,几乎射程2米之内的猎物,几乎都不在话下。
呀呼!轻轻松松又是一餐。
倘若问有什么技巧诀窍。
无它,唯手熟尔。
"必须学习才能掌握。"
嚯!
其实,像这样不为人知的海洋生物还有很多。
其丰富程度,超出想象。
直到现在,人类每年都以超过1000多种的范围认识它们。
这是管水母,能自我复制。(好漂亮)
最长能达到45米。
是有记载以来,形体最长的动物。
比如,长得很像珊瑚的鱼,是钓鱼高手。
它的背上有一根进化出来的"吊杆",吊杆末端有像虾的诱饵。
这套组合拳,一下就将那些想占便宜的捕食者钓到了自己嘴里。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记住,它叫大斑躄(bi 四声)鱼。
以及,遇到了比自己个头大的猎人,会飞起来的鱼。
大大增加了求生的几率。
这些居住于海洋的居民以自己的独门秘籍惊艳亮相。
宛如遗失的珍贵画轴,尽显地球未知之奥妙,为后来者补全目光和想象所不及之处。
而在澳大利亚的广袤大地上,一些鸟类,露出了几分人类世界的"孩子气"。
眼前这只雄性斑大亭鸟,正忙着盖新家。
——它要娶媳妇啦!(果然,鸟要结婚都得先买房)
看样子,新家还不错。两院墙搭起个小一居,小夫妻绝对够住。
然而,就在它离开时,另一只雄鸟出现了。
它的目的很简单。捣乱,为自己赢得求偶几率。
毁掉别人的,自己的求偶亭就能脱颖而出。(全靠同行衬托)
一通乱踩后,还叼走了人家的装饰品……
正主回来后,见此情景,怒不可遏,破口大骂。
然后,从头再来。
对了,求爱表演也得先练练。
但,结果可能不会如这位兴致勃勃的绅士的愿。
雨不会来,雌鸟也不会来。
——这里已经三年没有下过雨了。
干旱的情况下,雌鸟不会选择交配。
就算交配,孩子也没有食物可吃,只能饿死。
而这些,追根溯源。
是气候变化的影响。
唉!
正如前文所说。
这一季多出了一部分:幕后故事。
记录了团队在前往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趣事。
比如,这充满和谐、生趣的一幕,就被记录下来,令人心头一热。
在测量、记录绿海龟数量时,被这憨蠢的家伙搞了一身沙土,工作人员被"打"得落荒而逃。
当然,重头戏是人类行为对生物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直面。
比如,上文因为气候变化而无法等来雌鸟交配的雄性斑大亭鸟。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绿海龟重要栖息地之一,雷恩岛的沙土温度也达到了历史新高。
这对绿海龟有什么影响?
原来,孵出的绿海龟的性别是由外界温度决定的。
温度越高,孵出雌性海龟的概率就越高。
也因此,雷恩岛孵出的海龟,99%都是雌性。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20年。
阴阳失衡在任何物种上都不是好事。
而最直观的结果就是。
绿海龟的数量会停止增加。
但除了温度升高,海平面上涨也给绿海龟造成了灾难性后果。
——卵,还没来得及孵出小龟,就被淹死了。
为了改变现状,人们从澳大利亚运来沙子和挖掘机,企图再造海滩。
运来的沙足够填满16个奥运泳池。
但斗转星移,在自然面前,人们的一次努力只能维持10年。
几十年后,新一代人们面临的又将是什么场景呢?那时,他们又如何应对?
但也有些生物,看似勉强同步了人类造成的污染。
小漂浮蟹。
在人类弃于大海之中的渔网上,他们在这里安家,找到了栖息地。
嗯……看起来不赖。
但一转眼,这些渔网就困住了大个头儿的红海龟。
缠作一团,勒住易受伤部位,造成重伤或者死亡。
每年,超过100万吨的渔具漂在海面上。
1200万吨塑料制品进入海洋。
这些在陆上的不可自然分解之物,在海洋里也化身杀手。
夺走50万只动物的性命。
在纪录片里。
摄制组最终都对被困住的动物施以援手。
送绿海龟回大海,放走被渔网网住的海狮,解开被绳子困住的乌龟……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看起来,是人类救了他们。
但,这何尝不是自救?
在地球这个大的生物圈内,没有谁能自诩永远站在食物链顶端,屹立不倒。
万物相生相克,因果循环。
只愿在千年万年后,当人类因为自己的不节制的私欲而自招祸端无法化解时。
这些动物亦能有所感知,雪中送炭。
地球脉动。
依赖人类。
也不单单只属于人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