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依扎这次真翻车了!哭也没用
热依扎这次真翻车了!哭也没用
热依扎这次哭得比李水花更惨更真实。
然而,眼泪再多也没用。
谁让这次演了一傻大姐。
丈夫出轨她闺蜜躲到美国生小孩,临走还整出总计 1600 万的债丢给她。
都这样了,女主还觉得人有苦衷,拖着不想举报渣男诈骗。
真 · 渣男虐她千百遍,她待渣男如初见。
这是要气死谁呀?
其糟心程度,哪怕是拿下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的热依扎也没辙。
救不回一点这无脑狂欢,注定翻车的——
那么如此糟心剧情是谁主笔的呢?
居然是 " 奖牌 " 挂满脖子的著名编剧赵冬苓。
联系三个月前那部越往后越拉《父辈的荣耀》。
说句不礼貌的话,愈发觉得赵编剧老油子。
深谙剧作的多巴胺法则。
她的剧表面看是欲罢不能的爽点制造机,深究却是一连串狗屁不通的胡了了。
这部剧虽然套路满满,但确实很上头。
比如女主罗英子(热依扎 饰)的地狱开局。
老公带小三去美国生孩子,小三还是罗英子自己介绍给老公认识的。
只给罗英子留下了一屁股还不完的巨额债务。
借了五六百万的私人借贷不说,还把一千万的房子抵押给银行套现。
秉持着朴素的正义感的普通观众,谁看了不好奇女主怎么逆风翻盘。
当然,谁看了也忍不住叹一句俗套。
但 " 自古套路得人心 " 不是没有道理的。
咱必须承认有 " 成熟 " 的剧作技巧打底,《无所畏惧》不存在报看。
终于有内娱编剧搞明白 " 利益 " 是最合理且最强的故事推力。
罗英子为什么能重返职场并站稳脚跟?
因为她太知道怎么和他人成为利益共同体,借力腾飞。
比如罗英子和她的黄金搭档邱华。
在律所,她俩都跟着韩主任。
案源有限意味着同门即对手。
也就是说两人是抢着挣口饭吃的关系。
况且罗英子一入职就 " 抢 " 了邱华想要独立接手的 " 王大福故意杀人案 "。
按理说她俩肯定好不了。
但合作有赚头,处好再自然不过了。
首先罗英子事先不知道邱华向韩主任要过这个案子。
其次,这个案子她也是死气白赖求来的。
没偷没抢的,她不亏欠也不抱歉。
不过这倒是让她知道了邱华对这个案子颇为了解。
所以后面罗英子被要债人逼得焦头烂额的时候。
她第一时间想到了邱华。
因为债主肯定要罗英子亲自出面来稳住,不然他们闹到公司就全完了。
而另一边又不能不管王大福。
他天天嚷嚷没杀人,万一有冤呢?
于是罗英子找到了邱华,让她帮忙去跑证据,证明王大福没有作案时间。
事成之后,功劳算邱华一份。
都是实习律师,谁不想多参与几个案子,早点转成执业。
这点罗英子清楚,而邱华就更清楚了。
她答应帮忙,条件是罗英子的离婚案她要参与。
不愧是律师,一下谈妥两个活。
说好听点是互相需要,难听点是互相利用。
但,什么叫联盟坚不可摧,这就是 !!!
更妙的是,撮合男女主的也是这个案子。
陈硕(王阳 饰) 是受害者家属请的辩护律师。
不过,从他的视角看事情简单多了。
做一个律师的本分,帮家属争取更多的赔偿。
不怪罗英子对他评价是 " 钱串子 "。
而陈硕觉得罗英子作为新人律师太理想化。
翻案,是那么简单就能做到的吗?
而且很多嫌疑人会为了推迟判决跟律师胡诌。
这都是经验之谈,小菜鸟自然不懂。
看到没,相爱相杀 KPI 完成了一半。
而两人相爱的基础还得往后看。
罗英子做事凭良心,一番努力后真找到了证人,还了王大福清白。
陈硕其实也是一类人。
虽然真凶不是王大福,但王大福和死者是相好啊。
为了抓住线索,嘴炮没输过的陈律师居然主动请吃饭。
好言好语哄着罗英子给联系方式。
除此之外,他还私下跑了不少地方找证据。
嘴上不离钢镚,心里还是有杆秤。
这样三观契合的男女主难道不是绝配?
他俩处对象的概率比起那些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的高出 10086 倍。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这是符合人性的选择,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人物动机。
抓住这一点就等于允许角色随时改换立场,成为 " 不定时炸弹 ",让剧情走向更加扑朔迷离,让故事更加精彩。
最典型的就是小保姆这个角色。
为了帮罗英子偷房本,她先是丢了工作,然后又自愿降薪跟着罗英子混口饭吃。
理由是图罗英子人好。
谁看了不觉得 " 科幻 "。
但,其实小保姆精着呢!
她这招叫放长线钓大鱼。
靠着罗英子,她蹭上了去大学进修法律的机会,还认识了财大气粗的周老板。
再看她不安分的样子,早晚要背刺女主。
伏笔!不就有了吗?
所以说,老手就是老手。
单从剧作上来说,人物鲜明,故事线清晰,剧情节奏紧凑。
完完全全没 " 猫病 "。
可众所周知," 律、医、消 " 和内娱编剧有深仇大恨。
某些情节真的太狗啦 ~
咋?
这么说吧,但凡剧里的角色达到了正常人类的智商都不会做那样的事情。
先说最不能忍的偷房本。
话说罗英子老公不是跑了吗?
所以她寻思清点一下剩下的财产。
好家伙,她的房产证居然不见了。
注意这套房还夫妻共同财产,房产证只写了罗英子一个人的的名字。
咋办?
有常识的都知道去房产局挂失补办啊。
就算没常识,百度一下还不会吗?
再说房产证即便丢了,但房子独属罗英子,她老公根本没法绕开她去卖掉房子。
结果罗英子也不知道是手机没通网还是脑子没通网。
她居然让公婆家的小保姆去偷。
小保姆翻箱倒柜,可紧张可刺激了。
最后完成任务,顺利拿回了房产证。
一万个不理解整这么一出干啥?
难道是说,身为律师的女主其实是法盲?
赵冬苓编剧,你要不要看看你在写什么啊?
同样的法盲人设,男主陈硕也没逃过。
请看 VCR。
之后,陈硕下车,对剐蹭处咔咔一顿拍。
保留证据,没 " 猫 " 病。
继续走流程,给保险公司打电话。
这就有意思了。
他张口就是追尾事故,把屎盆子扣给后车。
罗英子也不傻啊!
明明是他冲上来突然并道。
两人还没吵吵明白,这大哥就走了。
看得出来大哥你很急,但你先别急。
追尾还是并道都没掰扯明白,这样走开是 " 肇事逃逸 " 哦。
考过驾照的都知道,出现交通事故后,双方未能达成和解,离开的一方全责。
很迷惑 ~
陈律师下车拍照报保险是为了让后车负全责吧?
一通操作后全责还是自己。
什么弱智的 " 旋转门 " 操作啊!
一部司法题材的电视剧,若是编剧连法律常识的错误都犯,就没有追剧的必要了。
谁同意谁呼吸。
不同意,祝他好运。
因为还有很多窒息操作派爷没讲。
速去欣赏,保准一看一个不吱声。
女性群像题材,今年真看了不少。
《一路朝阳》、《做自己的光》、《她的城》、《装腔启示录》、《好事成双》、《故乡,别来无恙》等等。
质量参差不齐,评价褒贬不一。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女性题材井喷式爆发。
当一种类型数量开始爆炸,创作方式也逐渐成熟后,观众自然会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
前几年,女性群像剧刚回大众视野。
由于荧幕被男性视角统领太久,观众对女性题材的影视剧自然会放低底线,接纳各种各样的桥段。
能砸吧出一点进步的味道,咱都会起立鼓掌。
但经过几年的轰炸后,来来回回还是差不多的故事,观众自然觉得审美疲劳。
同时也开始对此类题材传达的价值观进行更为严苛的审视。
很遗憾,《无所畏惧》不合格,甚至称得上反面教材。
其一,它假模假样,流于表面。
剧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女主见自己的恩师,称呼的是 " 梅先生 "。
镜头一转,其他人叫的是 " 梅老师 "。
敏感的观众一下就能 get 到这部剧的 " 女性主义 " 多落伍。
" 先生 " 字面的意思表示:先出生的人。
以此外延为对有一定地位、学识、资格的人,男女皆可用。
但并非人人都可用,它原意是对有学问者的尊称。
近代以来," 先生 " 发展成对男性的一种称谓,相对于女性的女士。
在 " 先生 " 一词和性别产生了深度绑定后,再用 " 先生 " 一词表示尊重就有点谄媚 " 男尊女卑 " 的嫌疑了。
管不得挨骂!
属实有点装过头了。
其二,它没有正视现实中真正的女性困境。
想踩在时代脉搏上宣扬一下女性主义。
可实际上对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真实想法和需求知之甚少。
最终成为隔靴搔痒的伪命题。
比如,离婚真的更美好吗?
不知道。
但内娱的电视剧都敢拍着胸脯说:
离婚香的嘞 ~
首先," 她们 " 都不是普通人。
罗英子地狱开局,但她起点可不低。
她变卖了她婚前的一套房,660 万。
她和老公住的婚房,价值 1000 万。
她说没钱花,付不起保姆一个月六千的工资,身为大学教授的父母听说后,立马就能拿钱补贴。
她时时刻刻强调要过体面的生活。
韩主任吐槽她是 " 死要面子活受罪 "。
可哪个真正的无产阶级工人女性不想受这样的 " 罪 " 呢?
求求编剧们不要沉迷于这样不切实际的叙事了。
其次," 她们 " 会遇到更好的有缘人。
可观众又不是傻子,请嘴替姐姐发言——
" 你以为我是罗子君,离了婚就能找到贺涵那样的高富帅吗?"
" 你以为我是张小斐演的那个林双,离婚带着孩子还能嫁给暗恋我多年又帅又温柔财富还自由的黄晓明?"
" 电视剧哄着咱们玩玩就算了,可千万别当真。"
真正人间清醒的电视剧应该告诉观众——
离婚的目的是结束这段不良婚姻,不是为了下一段梦想中的婚姻。
" 离婚玛丽苏 " 就别来丢人现眼了。
很不幸,女性在女性群像剧里又伪独立了一年。
希望来年,国产女性群像剧能对女性多一点关怀,少一点消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