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讲的是什么?在李白坎坷的一生中,多少失意的中年人看到了自己的影
长安三万里讲的是什么?在李白坎坷的一生中,多少失意的中年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电影《长安三万里》结尾处,58岁的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听到自己被赦免的消息。他兴奋地扔掉手中的船桨,张开双臂,对着眼前高耸的白帝山,吟出了两行冠绝千古的诗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一幕,让无数观众和网友为之动容。
而这条将近300万点赞视频下方的留言,更让人破防。
“好好的我突然癌症了,此时的人生正在谷底,每天都在拼命地活着,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说出轻舟已过万重山。”
“从19年负债近100万开始,到现在5年了,这5年期间都在辛酸的还债,还有10来万就还完了。这个万重山也快爬完了。只有经历过负债的人才能体会这个过程的辛酸、友情、亲人的冷眼旁观。”
有网友带妈妈去看《长安三万里》,看之前,妈妈一脸开心,可等到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时,已经是满含热泪,直到走出影院还沉浸在悲伤中。
有人说:“中年人啊,最怕的是突然读懂一首诗”
多少失意的中年人,在李白坎坷的一生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01“俗人”李白
-多数人印象中的李白,是剑客,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是仙人,是贵妃研磨,力士脱靴,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但《长安三万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俗人”李白。
课本上的李白淡泊名利,能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而真实的李白一辈子都想当官。
他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哪怕过了60岁,依然没放弃成就功名的念头。
课本上的李白潇洒快活,而真实的李白,过得却很苦。
他青年丧父,被哥哥私自分走财产,一夜之间一无所有;
他身为商人子弟,因出身偏见不能参加科举,只能到处求人推荐,导致屡次被拒;
等了十几年好不容易被皇上赏识,却遭小人嫌弃,不到两年被逐出长安;
谁知事业刚没,又遭“中年丧妻”的家庭变故;
57岁被人邀请出山,李白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结果第二年就被打成叛军,他以谋反罪被捕入狱,年近60还要被流放······
再来看影片的男二号,也就是李白的好朋友高适。
高适在诗歌上的造诣远不如李白,却仕途上比李白强得多。《旧唐书》有云:“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意思是说,在唐朝诗人里,做官混得好的,只有高适一个。
然而,高适开始做官时已经50多岁了,在这之前的个前半生,他和李白一样,也是郁郁不得志。
高适本是将门之后,却不幸家道中落,一度乞讨为生。后来他勤修武艺,想要一展抱负,却只能在长安城卖艺供官员赏乐。
影片有一幕,高适在长安城英雄救美,可由于自己只是个无名之辈,在皇宫贵族子弟面前很自卑,毫无存在感。
李白和高适第一次相见的时候,都是20来岁,两人鲜衣怒马,壮志凌云,有着济世救民的理想,一个“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个“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但无奈,在人生最好的岁月里,俩人面对的却都是生活无尽的打磨。
史学家陈平原说过,中国人的理想境界是“少年游侠、中年游宦、晚年游仙”,意思是说少年一腔热血,行侠仗义;中年求取功名,利国安民;老年寻仙问道,安享余生。
可现实里,连李白高适这样的大才都长期不得志,更别提你我这样的普通人。
其实,我们也和李白一样,年少时用铁柱磨针的毅力,用功读书,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用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可进入职场,发现根本不是想象的样子,寄人篱下给人打工,忍受着指责和委屈,却不得不讨好别人。
转眼间已人到中年,工作、贷款,车子、房子,孩子,生活重重的压力一下子全部袭来......
3000年前诗人的难,3000年后的我们一样都没少。
这哪里是讲什么大唐盛世,分明是讲中年人的失意和不得志。
#02人到中年 不必假装洒脱
-明代《增广贤文》有言:子成人父,方解油盐非易事。女为人母,才知酱醋味千般。也曾心怀青云志,回首只盼老少安。
人到中年,生活的艰难往往超乎想象。
《长安三万里》好的一点在于,它没有给李白杜撰一个中年人绝地反击的转折时刻,而是用了很多篇幅,展示了一个李白作为普通人的脆弱和挣扎。
面对人生的失意,李白根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洒脱。
父亲去世后,26岁的李白漂泊在外,满腹的悲伤和思念,只能对着窗外的明月倾诉,所以才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长安十几年纵情声色,饮酒作诗,与其说是一种豁达,不如说是一种逃避。
事业低谷加上中年丧妻,40岁的李白,一度觉得自己挺不过去:“这人间的道啊我是走不下去了。”
后来,他决定上山求仙问道,结果几年过去毫无进展。因为他忘不了俗世的欲望,忘不了功名利禄。
李白也没有看淡生死,被捕入狱后,他连忙向以前为官的各路朋友求救,尤其是使劲写诗拍高适的马屁,丝毫看不出他那句“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的洒脱。
拿不起又放不下,进不了又不甘心退,这样的李白一点也不潇洒,只是一味消极颓废,自我安慰。
但你会因此看不起李白吗?不会。
相反,这样一个又怂又俗的李白,更加真实,也更容易打动我们。
是啊,人到中年,哪里有那么多反击和逆袭,不过是咬牙硬挺罢了。
一位大汗淋漓的农民工说:“我这辈子没想过要活很久,把养我的人养老,把我养的人养大,至于自己,就交给时间吧!”
一个连续加班30天的女子,坐在夜晚的地铁站哭泣,地铁工作人员问她情况,她说她不敢回家哭,怕吓到女儿。
一位40岁的外卖大哥,晚上九点才吃上一口饭,在自己录制的视频中,他一边擦眼泪一边说:
“40多岁了,钱没挣到,孩子没时间照顾,老人这么大岁数了,也不能在跟前尽个孝,现在晚上9点多了,我还得为几两碎银子奔波。好累啊,这辈子我把所有的任务都完成,下辈子人间就是再好我也不来了。”
为什么书单君会想到这些中年人?
因为我发现,当下的社会对中年人特别不友好。
随便上网一搜,就是各种针对中年人的歧视。
以往,这种歧视还只集中在职场,很多企业不招35岁以上员工,已经是公开的事实。
如今,这种歧视竟然蔓延到了消费领域,就像近日北京多家青旅拒接35岁以上中年人的新闻,扎了无数人的心。
而商家的理由,只是轻飘飘的一句:年龄大了,不好管理。
更扎心的,是底下的评论:“都35岁了还住青旅,也是真没出息”。
恐怕连中年人自己也没料到,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何以还要遭受来自他人的鄙视。
#03 越过生命中的“万重山”
-中年人真的这么不堪吗?
书单君从不觉得。相反,我觉得人到中年,有很多年轻时不具备的东西。
美国作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思在他的《罗丹岛之恋》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女主人公艾德琳在经历一段十多年的失败婚姻后,对生活心灰意冷,不再相信爱情。烦闷之下,她一个人来到罗丹岛的一座小旅馆散心。
就在这里,她遇到了同样失意的保罗,两人在一起只待了5天,却互相成了生命中难忘的印记。
他们离别、约定,却因为保罗的意外去世再也无法相见。但和结束第一段婚姻不同,此后14年,艾德琳一直将这份感情一直埋在心底,并积极地拥抱生活。
一段好的感情,把艾德琳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书单君深以为然:
“现代人终日歌颂青春,但艾德琳却不遗憾变老,也根本不想再年轻一次。年轻的某些好处固然值得怀念,譬如说能蹦蹦跳跳地上楼梯,一次可以拎得动好几个购物袋,或者能够追得上满园子乱跑的孙子。
可是,失去这些后,岁月却带来了更宝贵的经验。这么多年来,她晚上都能安稳入睡,大概是因为自己的前半生并没有太多遗憾或后悔。
而且,年轻也有年轻的烦恼,她亲身经历过。在孩子们长大的历程中,她也目睹了他们挣扎度过青春期的叛逆和二十出头时必须经历的混乱和不确定性。”
哪怕回到现实的生活,这几年最打动我的,依然是几个中年人的故事。
这里面有企业家。
两年前,新东方一度濒临倒闭。59岁的俞敏洪,果断放弃了养老生活,回到一线再次创业。
他和新东方的几个老师,放下课本,拿起手机和网红主播比拼声量。
是否做得起来,什么时候能做起来?俞敏洪自己心里也没底,但他就这样一场场直播着。
后来,董宇辉的爆红成了一个转折点,让许多人认识了东方甄选。
这里面有医生。
2021年,41岁的陶勇医生领了残疾证。
这个被自己患者拿刀砍伤的医生,时隔一年走上舞台,云淡风轻地跟大家开起了玩笑。
人到中年,差点丧命,没有人知道他怎么面对这一切,又怎么度过这一年。
但面对命运的无情,陶勇医生却说:“既然世界可以无纪律、无原则地用榴莲吻我,那我就只能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它做成披萨了。”
这里面还有演员。
今年,48岁的张颂文火得一塌糊涂。
这个曾经被导演指着说“这种人做不了演员”的人,用自己二十多年的坚持,让所有人看到中年演员的价值。
这里面更有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谭谈交通》带火了“福贵大爷”。
69岁的“福贵大爷”,父母、妻儿、哥哥都死了,只有他和一个傻子弟弟,以及一条十多年的老狗。
但就是面对这样的命运,“福贵大爷”只说了三个字:
“往前看。”
什么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不是命运出现转机,也不是突然绝地逆袭。
面对生命中的“万重山”,其实从来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唯有一座一座去过。
人到中年,不正是如此吗?每天都觉得很难,但某一天回头看,发现再难的事情,自己也挺过来了。
就像莫泊桑那句话: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写在最后-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过去,有人得了绝症没挺过去,有人贷款不知何时才能还清,有人工作看不到前景,也有人婚姻望不到幸福。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努力和坚持没有意义。
就像影片里李白和高适的结局。
李白虽飘零半生,却得到了许多朋友和知己,虽一生仕途不顺,却在诗歌方面达到了巅峰。
高适融不进长安夜色,却在边塞有着自己的一番天地,虽半生蹉跎,却依然在50多岁等到了属于自己的高光。
这样鸡汤式的结尾,也许没用,但能暖心。毕竟,人到中年,需要的不过是一份理解。
是选择像李白一样,纵情声色地活着,还是选择像高适一样,坚守内心的理想?也许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无论怎么选,都要用尽全力,少留遗憾。
希望每个奔波在路上的中年人,都能等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一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