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怎么了,怎么不让她讲课了,她到底做错了什么?
陈果怎么了,怎么不让她讲课了,她到底做错了什么?
2010年,一个手插兜,一手叼粉笔的女老师走红网络。
她背部微驼,表情略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
她就是陈果,复旦名师。
用最拽的表情说着最富有哲理的话。
这种反差让她爆红网络。
被网友追捧,被媒体盛赞。
然而,短短几年后,陈果就从神坛坠落,还被网友列出“三宗罪”。
从万人捧到万人踩,她究竟做错了什么?
一、
陈果到底是怎么红起来的?
还要从一档节目《开讲了》说起。
一名复旦学生表示,自己两年了都没刷到陈果老师的思修课。
每到抢课季,大家恨不得拥有三头六臂,就是为了能坐在陈果老师的课堂里。
其实陈果在复旦学子的朋友圈里已经是老网红了。
当年她的课一经推出,立马被朋友圈高速转载。
只是当时的网络还没那么发达,传播范围没那么广。
节目播出后,网友们都开始好奇这位老师究竟有什么魔力。
搜索量直线上升,知名度飞速提高。
不搜不知道,一搜立马爱上。
课堂上的她就像点燃知识火种的普罗米修斯。
内容深入浅出,听罢后回味无穷。
她的忠实粉丝有的整理出“陈果语录”,还有的剪辑出符合当下传播的短视频。
在这个碎片化知识盛行的时代,陈果立于潮头,既能在最短时间内给予观众最大的知识冲击,又能在闲暇之余让他们获得启发。
于是在短视频软件上,陈果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
线下,抢她的课堪比双十一抢购,大型阶梯教室从来都是座无虚席。没抢到她课的人,就是全程站着听讲,也要一睹芳容。
线上,她的视频播放量数以千万计,狂揽各大报纸头条,就连《新闻联播》都对她大加赞扬,将她称为“心灵偶像”。
有关孤独,她说:“孤独不求外物,反求诸己。”
她说:“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有关爱情,她说:“喜欢自己更加重要。”
她说:“爱就是一次又一次爱上同一个人。”
正如撒贝宁所说:“她带给我们年轻人一种难得的能量。”
这种能量,不仅仅来自知识。
是与自己相处的方式,是对待世界的态度。
而她自己,也活成了一种态度。
二、
陈果是个地地道道上海的80后。
在书香门第长大,拥有衣食不愁的人生,通情达理的父母。
这样的配置让她不必寻找什么通往罗马的路,因为生来就已经在终点了。
正所谓“仓廪足而知礼节”,人吃饱了就要去追求知识。
陈果知识的启蒙人,是她的外公外婆。
外公让她热爱知识:
“美丽的女人太随处可见了,你要做一个有智慧的美丽女人。”
外婆则教会她如何获得知识:
“没什么比生活更能教人成长了。”
高中毕业,陈果顺利进入复旦学习。
在这里她一直读到哲学博士,然后在哈佛大学学了神学,又跑到芝加哥大学进修了心理学。
多样的学习背景造就了她广博的知识结构,让她能在日后的讲课过程中信手拈来。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果并没有在多年学习生涯里将自己学成一个书呆子。
除了当过学生会出席,她还在晚会上跳过热舞。
当过翻译出过出书,也当过模特,被学弟学妹们称为“模特姐姐”。
复旦成就了多样化的她,母校110年校庆上,她曾对真情告白:
“我身上有你的魂魄,你的气息,活出我自己就是活出你。”
当然,她也在某种意义上为复旦做出了贡献。
毕业后她留校任教,担任哲学老师。
学知识难,教知识更难。
为了当好合格的老师,她将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去其他老师课堂取经。
为了丰富自己的课堂,她创新了多种讲课方式。
比起上课,她更像在举办一场有趣的演讲。
“过去我认为大学上思修课是现代十大酷刑之一,但陈老师的课让我觉得思修课也可以是种享受。”
渐渐的,她的口碑越来越好。
复旦bbs上她被评为“北区三宝之首”。
学生亲切的将她喊做“果果”,或者直接用她的网民“酋长”称呼她。
对于自己的走红,陈果并不反感:
“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心灵力量,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真正的正能量,就是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就像她教给学生的一样,她做到了。
事业顺利,可陈果的情场并没有得意。
多年来陈果始终独身一人,三十多岁依然没结婚。
撒贝宁在节目里问她:“担心自己作为女博士嫁不出去吗?”
陈果从容说道:
“这个世界上的人往往对女博士抱有成见,有成见的人不会喜欢我们,心胸豁达的人却可以接受一切,我想我在寻找的正是后者。”
其实比起她的课,网友更喜欢的是她身上的豁达。
然而人红是非多,陈果火是火了,围绕在她身上的争议也渐渐多了起来。
最开始,有人说她讲课没有实质,全是鸡汤,和专业的哲学不沾边,嗤笑她复旦老师就这个水平。
可她讲得就是思修课,通识类课程哪儿需要讲太深的专业哲学。
她的学生站出来力挺:“管它鸡汤鸭汤,陈老师灌什么汤我都爱。”
后来有人说她姿态高,目中无人,讲课吊儿郎当,像个流氓。
果然,看一个人不顺眼的时候,不管她站着坐着,都会找到能骂的地方。
大家拿放大镜死死盯着她,但凡找到一丁点错误都要拿出来说一说。
让网友逮着“致命错误”的时机并没有来得太晚。
自从走红网络后,她就被邀请上了各种节目。
在某个综艺节目中,她将“耄耋(mào dié)”念成了“毛至”。
一个大学教授竟然还能念错别字?
网友像是抓住了天大的笑话,质疑、辱骂,一波接一波。
温柔点的骂她“中国学术之耻”。
极端点的质疑她的经历,说她“德不配位”,这水平都能考上复旦,当年分数存疑。
狂躁点的直接上升人身攻击,批判她高龄未婚,一定是性格有问题。
一些有才的网友更是直接将其总结为“三宗罪”。
当初大家捧得多高,如今踩得就有多狠,甚至一群人开始造谣她被复旦开除。
“错字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陈果就在媒体上诚意道歉。
可随着舆论声讨声愈演愈烈,她不得已淡出网络,暂避风头。
微博不更新了,最新课程也没再上传。
曾经红极一时,带给很多人精神力量的女导师,终究被狠狠退下神坛,销声匿迹。
而陈果的消失,真的就是读错字那么简单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三、
其实除了陈果,这些年被高高捧起,狠狠摔下的网红老师还有很多。
罗翔老师,讲法律知识走红网络。
因为段子诙谐有趣,表情眉飞色舞,而受到网友追捧。一时掀起学法狂潮,学法不学法的,都来直播间听他讲课。
刚入驻b站粉丝就突破上百万,视频播放量位居短视频榜首。
随着人气的水涨船高,罗翔老师也携他嘴里的法外狂徒张三一起,在互联网上c位出道。
眼看关注自己的人多了,他开通了媒体账号,时不时发些自己的书摘和心得体会。
不发不要紧,一发出事了。
2022年9月8号这天,罗翔照常分享了一段书摘。
其中有一句话是:“不要做荣誉的奴隶。”
这下可让网友逮着错处了,说他阴阳怪气,屁股坐得不正。
本来罗翔微博评论区里都是一团和气的讨论学习,如今却乌烟瘴气。
支持者和反对者自动划分成两个阵营,你吵你的,我骂我的,撕得昏天黑地。
事情愈演愈烈,罗翔看眼里,痛在心里。
他火速发了一条微博,表示自己不再更新微博。
这场骂战之后,罗翔便很少在社交媒体上发言,昔日微博也都删了个干净。
此情此景,和陈果如出一辙。
和罗翔拥有同样经历的还有戴建业老师。
在华中师范大学讲坛上,他用一口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古诗词讲的出神入化。
调侃陶渊明种地“草盛豆苗稀”。
说李白“这个德行就当不了官”。
将古诗当做段子讲,又将生活哲理揉碎了加进课堂上。
听惯了教条死板的古诗课,戴建业一出现,立马受到学生的疯狂追捧。
本来他只需要在三尺讲台安安稳稳的讲课,可生活却打破了他的平静。
戴建业老师讲课时,最喜欢拿自己妻子举例。
说二人过去常常吵架,反思自己的“不够成熟”。
分享俩人相处趣事,诉说自己甜蜜的“负担”。
嘴上满是抱怨,心里却乐得直开花。
本以为俩人会这么欢喜冤家的过一辈子,妻子却突然查出肺癌。
好消息是病有得治,坏消息是治疗的药堪称天价。
一盒30粒的药50000块,一粒就是好几千。
再加上化疗护理,和其他零零碎碎的花费,一个月要花掉好几万块。
戴建业老实本分讲了一辈子课,哪儿能掏得起这个钱?
有次妻子吃药时手抖没拿稳,药物撒了一地。
她赶忙爬在地上到处找,可还是有几颗不知去向。
一颗就是好几千,她难过的抱头痛哭。
戴建业看着自责的妻子,不知有多心疼。
就这样,为了给妻子治病,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戴建业重登讲坛。
写书出书,讲课赚钱。
自己在短视频上红了,就注册账号,开始卖课。
什么综艺讲座更不用说了,只要有就去。
虽然是想赚钱,但戴建业始终牢记教师的本分。
不管心里多么焦灼,课堂上的他永远气定神闲,风趣十足。
可网友却不肯放过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
在一次节目上,有人当面提问:
“你的课讲得很好,但你现在一把年纪到处走穴赚钱,身上还有文人的风骨吗?”
这番提问将他问愣了。
网络上对他的质疑他是知道的,他努力让自己不听不想不看,骂声却追到了他面前。
他顿时红了眼眶:“如果妻子丢了,我还要文人风骨做什么?”
可惜,不管他顶着舆论怎样努力,妻子还是没顶住病魔的侵袭。
妻子去世后,他几乎在网络上销声匿迹。
再度出现在互联网,他念起了苏轼的《江城子》。
读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他泪如雨下。
从陈果,到罗翔,再到戴建业。
网友将他们捧向神坛,然后又亲手将他们推下去。
李健曾说:“中国人喜欢造神,也喜欢毁神。”
一针见血。
他们是喜欢神坛上坐着的那个人吗?
不,他们只是喜欢有个靶子供自己娱乐。
可笑的是,对于读书人,他们拿着放大镜不肯放过一个错处。
对于明星,却又显得相当宽容。
文化水平不够,算不上生僻的字都能写错。
粉丝出来洗地:“谁还没有写错字的时候?”
文化不是明星的本职,我们暂且不论。
可歌手唱歌跑掉,也有人说“这是设计”。
演员演戏用替身,还有人夸“为了节省剧组时间”。
本职工作做不好,就连品德也过不去。
表面上是光鲜亮丽的明星,背地里又不知是怎样的“法外狂徒”。
偏偏又是这样一群人拿着天价片酬,一开口就是上亿,动辄登上这个那个富豪榜。
如此劣迹斑斑的人却拥有一大批拥趸,名也有了利也有了。
而有品有德的网红老师们,却为了救命药被骂“没有文人风骨”,仅仅因为念错一个字,发错条信息被骂到退网。
卑劣者在阳光下起舞。
高尚者却被迫永居黑暗。
这到底是怎么了?
可卑劣者和高尚者的区别在哪儿?
卑劣者即便在阳光下依然是卑劣的。
高尚者却不会因为身处黑暗而停止发光。
退网后的陈果依旧在复旦当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爆火又爆冷从未对她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偶尔有学生偶遇她,她永远是走路风风火火,插着耳机不知在听些什么。
对于意外的走红,她始终是清醒的:
“神坛既是祭坛。”
她早就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
可那又如何?
她也早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喧闹任其喧闹,自有我自为之,我自风情万众,与世无争。”
管它神坛祭坛,上下皆由我。
标签: